第一九一六章 大汉的戏剧(1 / 2)

权倾南北 然籇 1310 字 7天前

当《白狼堆》在平城上演的时候,军中将士们甚至高呼着把李靖举起来丢上了天,以表达他们对这个年轻监军的佩服。除此之外,还有据说是陛下亲自操刀的《木兰从军》、《桃花扇》之类。

前者显然是为了响应现在大汉提倡的男女平等,赞扬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军中现在虽然还不至于出现女兵,但是看护队之中已经几乎都是女子,所以将士们对此当然不做反感。

而后者,《桃花扇》,讲的自然是乱世之中才子佳人的故事,李荩忱稍微更换了一下背景和人物,不过故事的主线并没有改变,倒也和现在贴合。

军中将士久经沙场风霜,也不能看个戏都是风刀霜剑,有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也能调和一下,另外这《桃花扇》说的也是乱世之中有情人难成眷属、离乱漂泊的故事,让人感动落泪之余,也不禁更心生抓紧结束这乱世的愿望。

戏剧最主要的作用自然就是引起观看者的共鸣,甚至可以成为或者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

历史上戏剧的出现要到唐朝中期,是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而现在李荩忱让戏剧横空出世,自然能够让他又在舆论甚至人心的掌控上更上一层楼。

除了军中,大大小小的戏团也在各个城市进行巡演,所到之处,门票当真可以称之为一票难求,甚至还掀起了人们对戏剧之中角色的追捧和喜爱,诸如曾经在清水之战中大放异彩的扬武军主将周芃,现在屯驻陈留,走上街的时候总会遇到不少少女呼喊挥手,崇拜其的少年更是纷纷出现在扬武军的募兵处,让扬武军还没有到明年,截止开春的募兵工作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这自然就引起其余各军的不满,大家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戏团,歌颂本部将士奋战的事迹,断不能让扬武军这些家伙因为追随着陛下参与了一次清江口之战,就声名大噪。

李荩忱自然是乐于见此的,戏剧的发展背后,实际上代表的是文化的发展。

三百年乱世,华夏虽然不至于说变成文化荒漠,但是很多古籍、众多诗词歌赋都已经付之一炬。后世常常说唐诗宋词,却不知道同样歌赋发达、广受欢迎的汉代,还有多少人的作品消散于南北朝的战火之中。

李荩忱认为南北朝三百年乱世对于华夏文化来说应该是最沉重的一次打击,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洛阳的一把火,本来就把西晋皇室不少珍藏古籍都付之一炬。

而且这个时代的书籍撰写还依靠着竹简,所以本来这书籍就不容易保存和传播,战火一起,散落消失的书籍自然不计其数。相比之下,之后诸如五代十国这样的长期乱世之中,因为印刷术已经发展起来,再加上五代十国的群雄割据还是以华夏汉人为主,对于文化的保护自然胜过蛮夷之辈,所以隋唐书籍尚且还能善存。

因此李荩忱还是很感谢徐陵等人的,他们的存在和努力,才让后人至少还能读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这样的名篇。

现在大汉已经全面建设起来了以活字印刷为主、雕版印刷为辅的印刷体系,这种问题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不过到底还是乱世之中,人们对于文化的关注并没有那么多,饿着肚子的时候谁会想着去摇头晃脑的吟诗作赋?

而且三百年乱世,也让大汉的文盲率居高不下。

现在戏剧的出现,无疑是在告诉李荩忱,大汉的百姓们正在逐渐接受文化和娱乐进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大汉的文化,或者说华夏的文化,正在复苏。虽然这种方式看上去并不怎么高级,但是李荩忱需要的并不是高级,而是共鸣。

能够引起大汉百姓们共鸣的文化,才是好的文化;能够让百姓对这个国家产生归属感的文化,才是好的文化;能够弘扬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文化,才是好的文化。

阳春白雪固然好听,但是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