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镇馆之宝《文殊降灵图》(1 / 2)

桃源山庄 东人 3234 字 19天前

第三百三十七章镇馆之宝《文殊降灵图》

……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尺幅超过5尺以上的就已经称得上大型,而超过10尺的巨幅书画,数量稀少。能够达到眼前近三十平尺的鸿篇巨制的书画,自古至今少之又少,每一幅都是难得画中珍宝。

而且,眼前这幅《文殊降灵图》还是画坛始祖级的人物陆探微的真迹。

“真是难以想象!”

王铮心中惊叹的同时,也在认真的欣赏着整幅画卷。

深黄近乎于褐色的单丝绢上透露出一种奇古之气,大大小小八十个,有高冠博带,衣袂飘飞的随侍,也有受托骷髅钵盂,做番僧打扮的西域人,画卷的最中间是四个飞天的神人。周围云气浩荡,经幡密集,人物四周点缀着珍禽异兽,飘逸之中透露着宗教式的肃穆厚重,让人感觉到一种千古的神秘。

看着他,王铮仿佛看到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这幅陆探微的《文殊降灵图》仿佛是两者的结合,既有吴带当风的气度,又有顾恺之三绝的风骨。实在妙不可言。

不过,陆探微的真迹实在难得,仿佛天上星辰,触之而不可得。所以,即便沉醉于这幅名画的意境,王铮仍然有些不放心的朝王森问道:“这幅画是陆探微的真迹吗?”

“千真万确!”王森神色兴奋的点了点头。

“虽然,在这幅画之前,并没有陆探微的书画传世,但他一些绘画的特点却随着《古画品录》、《续画品录》、《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等书籍流传下来。史载,陆探微作画笔迹周密,号称“密体“,以区别于张僧繇、吴道子的“疏体“。画线条锐利挺拔、刚劲有力,被后人誉为“笔迹劲利,如锥刀焉“。他吸收王献之书法用笔法,使用一种连绵不断的线条,创造了一种“包前孕后、古今独立“的一笔画法,笔势连绵不断,整幅画一气呵成,令人赞不绝口。陆探微的线纹曾因“连绵不断“而被称为“一笔画“。”

“老板您看,无论是‘密体’,还是‘一笔画’,都能够从这幅画上找到。另外,这里还有顾恺之,以及其子陆绥的款识!”

“还有这个‘陆公参灵酌玅,动与神会……夫象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张’,这是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的笔款,翰林供奉和右率府兵曹参军是他的官职。”

“这边这个‘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时无等伦。’是唐代后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他所著录的《历代名画品录》中对陆探微的评价,这里也有他的款识。”

“另外,上面还有南宋内府、元内府,明代文渊阁、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方薰等历代官方民间七十三处名款和提拔,堪称传承有序,必然是陆探微的真迹无疑!”

点了点头,在画卷上扫了一眼后,王铮诧异道:“那为什么这幅画前后部分,与中间的颜色不一样呢?”

“老板,中间的部分是陆探微的原画,流传一千多年,单丝绢颜色较深。左右两部分,是后人为了能够在这幅画上留下款识和钤印,又续上的绢!因为传承的时间不同,所以看着颜色有所差别。”

“原来如此!”王铮心里松了口气。

“这么说,这幅《文殊降灵图》肯定是陆探微的真迹了?”王铮双眼放光道。

“百分之百是!”

王森的自信,让王铮心中唯一的疑虑尽去,当下满心高兴起来。

“这下我们桃园博物馆书画馆,终于有了真正的镇馆之宝了!”王铮兴奋道。

“恭喜老板,掏到大漏!”王乾笑道。

“呵呵,哈哈,同喜,同喜!不过,这次我们能够捡到这样的大漏,还要多亏了王森。”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说吧,小森子,你想要什么样的奖赏?”

“为老板服务是我的荣幸,奖赏就不必了。不过我希望老板能够答应我一件事情!”

“你说吧?只要我能做得到,就没问题!”

点了点头后,王森道:“恳请老板,允许由我来修复这幅陆探微的《文殊降灵图》!”

“你修复当然没问题。不过我看这幅画停好啊,除了旧点,也没什么破损,还用修吗?”

“当然需要修!这幅画虽然在被人隐藏起来之前,就经过了修复。但从它保存的痕迹来看,已经有半个世纪没进行保养了。中间添了不少霉点和灰尘,想要更完美的再现陆氏‘一笔画’和‘密体’的风采,必然要进行精心的修复!”

“既然如此,那这幅画的修复就交给你了!”

“多谢老板,为了这幅画的修复效果,还请少爷能够给我一点‘艺术品修复液’!”

“没问题!”